“大樹進城”曾經被許多城市當做“一夜變綠”的捷徑,。然而,,南師大文學院教授陳仲明用自己十多年的跟蹤觀察,記錄了南京草場門大橋20棵銀杏樹的“半死不活”,,而家門口小銀杏苗茁壯成長這樣兩個截然相反的現(xiàn)象,,呼吁社會停止再做移栽大樹這樣的“賠錢買賣”。
揚子晚報記者 韓飛
這是觀察10年的結果
移栽來的大銀杏十多年不見長 小區(qū)內的小銀杏苗卻已枝繁葉茂
昨天,,揚子晚報記者在南師大隨園校區(qū)見到了陳仲明教授,,他詳細介紹了草場門橋東側近20棵銀杏樹移栽十多年間成活情況。
陳仲明教授所住的龍鳳花園小區(qū)靠近草場門大橋綠化帶,,早晨來這里散步成為他十多年來的習慣,,而他的另一個習慣就是觀察綠化帶內的近20棵銀杏樹?!拔覄偘醽淼臅r候這些樹剛好被移栽過來,,那時候就已經是成氣候的大樹了,。樹干周長得有70-80公分呢?!?/p>
因為出生在銀杏之鄉(xiāng)泰興,,陳仲明教授對這幾棵大銀杏樹有特別的好感。幾乎是在同一時候,,陳教授居住的小區(qū)內也種上了十幾棵小銀杏苗,。然而一年過去了,陳教授發(fā)現(xiàn)小區(qū)里的銀杏樹枝繁葉茂,,長勢喜人,,而草場門移栽的大銀杏卻毫無生氣。
從那時候起,,陳仲明教授開始仔細觀察,、記錄起了兩個地方銀杏樹的生長狀況:每到春天,小區(qū)里的銀杏樹長出淡綠的嫩葉,,草場門橋邊的大樹卻還是一片枯枝;夏天,,小區(qū)里的銀杏已經郁郁蔥蔥撐起一片陰涼,,而另一邊粗壯高大的銀杏樹卻只在一些主要枝干上粘著稀疏的葉子。到了秋天,,小區(qū)里的銀杏一片金黃分外美麗,,而草場門橋邊的銀杏已經被風吹走了殘葉,只剩樹枝,。如今,,陳仲明教授告訴揚子晚報記者,自己小區(qū)里的小樹不僅綠葉面積早已超過了草場門那幾棵大銀杏樹,,連果實也更多,、更大。相比之下,,原本已成氣候的銀杏樹,,在十多年的光景里,不僅沒有適應水土,,反倒越來越虛弱,,瀕臨死亡?!斑@些大銀杏樹長勢不好主要是因為移栽時傷了元氣,,到草場門10多年了,樹干一點也沒有變粗,?!?/p>
教授呼吁
別再做這種“賠錢買賣”了
如今,,許多城市為了讓道路“一夜變綠”,越來越多地從外地買來大樹直接栽到道路兩旁,,而移栽大樹死亡的消息也屢見報端,。為了不讓大家再做這種“賠錢買賣”,陳仲明在微博上用自己親眼所見事實,,歷數(shù)移栽大樹之弊,,并呼吁多種樹苗,從長遠看更有利于城市綠化,。他的呼吁得到了許多網友的認同和稱贊,。
記者探訪
草場門部分死銀杏樹已被鋸掉
按照陳仲明教授的指點,昨天,,揚子晚報記者來到草場門大橋東側,,看到了那些奄奄一息的銀杏樹。這些樹雖然高度近10米,,但樹冠上枝椏稀少,,與周圍茂密的香樟、柳樹和灌木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記者細數(shù),,發(fā)現(xiàn)這里的銀杏只有18棵。
在綠化帶清理樹葉的郭大爺告訴記者:“前幾天綠化所剛鋸掉了一棵枯死的銀杏,,不過,,也不是這里第一棵被鋸掉的銀杏了?!碑斢浾咴儐柧G化所有沒有專人照顧銀杏樹時,,郭大爺肯定地回答:“我在這里四年了,這幾棵樹每個月都有人來松土,,也經常施肥,、澆水,就是不見長,,路邊那幾棵估計也活不長,。”
據(jù)記者了解,,在南京像草場門橋東側的大銀杏樹那樣,,被移栽后相繼死亡的大樹還有不少。此前,,有報道稱,,因為地鐵建設,很多移栽的大法桐“晚年光景”甚是凄涼。而在今年8月5日,,揚子晚報曾報道南京河西一條無名路上600米移栽近180棵行道樹幾乎全部枯死,。
而據(jù)陳仲明教授回憶,當年南京許多高校在仙林,、江寧等地建立新校區(qū)的時候,,都曾仿照老校區(qū)規(guī)劃林蔭大道,并搬進了上千棵大樹,,然而這些大樹大部分都沒有活下來,,幾年后又換成了小樹苗。
專家異口同聲
移栽大樹成本高且不易活 這幾年已經減少購買大樹了
大樹移栽后紛紛死亡的現(xiàn)象究竟是小概率的個別事件還是普遍現(xiàn)象,,是否真如陳仲明所說是換不到綠蔭的“賠錢買賣”,?為了弄清南京市大樹移栽的情況和部分移栽大樹的死亡之謎,記者致電中山植物園和南京市園林局的樹木保護專家,,一問究竟,。
園林局工作人員
不少買來的大樹種下三四年就死了
南京市園林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了移栽大樹的情況。他說,,大概八九年前,,全國各大城市都刮起了“大樹進城”的風潮,南京也搞過,。當時從外地買了許多大樹種植在道路兩旁,。不過通過這幾年的觀察,這些移過來的大樹總體長得比預期要差一些,,不少種下的大樹三四年后死掉了,而且成本過高,。近幾年,,南京綠化主要以種植樹苗為主,從外地購買大樹移栽過來較前幾年少了許多,。前一陣如北京西路上移走銀杏樹,,主要還是城市建設需要。對于南京每年從外地購買大樹的具體情況,,這位工作人員則表示許多單位栽樹并不向園林局備案,,所以具體數(shù)字并不清楚。
古樹名木保護專家
一棵大樹成本動輒幾千上萬元
南京園林局負責古樹名木保護的趙先生則告訴記者,,購買一棵大樹成本少則幾千,,而一棵銀杏樹則可達上萬元。加上運費和養(yǎng)護費用,,移栽大樹的成本確實很高,。他認為,一棵生長50年以上的樹木,除去水土不服和樹種差異,,在移栽時起碼要保留周圍10-20米區(qū)域的根系,。而目前移栽基本上只保留一個主根,樹種上后看上去沒死,,但幾年后就不行了,。除此以外,趙先生表示移栽銀杏樹成活率尤其低,,因為生長周期慢,,對新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比梧桐等樹差些。
中山植物園專家
比起移栽大樹,,種植樹苗更劃算
中山植物園的專家田松滬同樣認為,,移栽大樹要考慮到季節(jié)、水土和樹種等多方面的問題,。但樹木越大,,移栽后越不容易存活。專家們覺得,,比起移栽大樹,,種植樹苗更劃算,長個十來年就能形成大片綠蔭,,而且輕易不會死亡,。